【独墅·家长讲师团】第六十讲: 有“硼”自微观来,不亦妙乎?
【独墅·家长讲师团】第六十讲: 有“硼”自微观来,不亦妙乎?

在生活中,癌症如同阴影,无情地折磨着无数患者。那么,究竟什么是癌症?癌症是如何产生的?硼中子又是如何精准爆破癌症的呢?2025年5月1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讲座,为五年级同学揭开了这些奥秘。

本次讲座的讲师刘超教授是五(3)班刘梓苜、二(6)班刘沐芯两位同学的父亲,也是一位在学术领域成就斐然的学者。他是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和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2015年至2024年,他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24年6月,他加入南京大学前沿科学学院,任教授。他主要从事硼化学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入选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

讲座伊始,刘教授亲切地与同学们交流,了解大家对癌症的基本认识,然后通过生动直观的视频,让同学们认识到癌症的本质——细胞失控分裂,异常细胞突破免疫监控后,借助新生血管获取养分形成的恶性肿瘤。
同时,刘教授也为大家介绍了传统癌症治疗方法,如外科手术切除、化学药物治疗、放射线治疗、靶向药物治疗等,然而这些方法或治疗周期漫长,或在消灭癌细胞的同时,也对正常细胞造成无差别伤害,给患者带来诸多痛苦。


紧接着,刘教授引出了本次讲座的核心——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技术。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的理解,刘教授从什么是硼、硼的日常任务是什么说起,让同学们了解到,硼已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加入硼的玻璃更耐热,不易碎,硼酸具有杀菌作用等。同学们听得全神贯注,惊叹于化学世界的奇妙。
随后,刘教授深入讲解BNCT技术原理,“有了硼,还需要神奇的‘中子枪’来助力。”他耐心解释,中子是组成原子核的核子之一,是不带电的基本粒子。在BNCT治疗过程中先为患者注射硼药,再利用中子束照射。硼与中子相遇后,会发生核反应,释放出高能量粒子,仅在短距离内破坏肿瘤细胞,实现精准“爆破”,真正做到精准锁定,双重保护,实时监控,从而实现单次治疗时间短,快速恢复,减轻病人的痛苦。同学们听得很入神,不时发出阵阵惊叹。


更令人振奋的是,刘教授带来了好消息:2026年,我们中国自主研发的BNCT设备将投入使用,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癌症患者从中受益。展望未来,BNCT技术会更广泛地运用于更多种类的癌症肿瘤治疗,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它会像打针一样普及。

有“硼”自微观来,不亦妙乎?在这场充满知识与趣味的讲座中,刘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案例与同学们积极互动,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科学研究的奇妙种子。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独墅学子们能够通过努力学习,探索未知,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编辑:徐晨
撰稿:孔静贤
一审一校:高欣欣
二审二校:戚悦
三审三校:周文良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