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会组织>工会新闻>详细内容

《一座堆满故事的校园》教师版4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9-01-02 11:08:51 浏览次数: 【字体:

你的眼神 她在乎

沈灿

她是今年咱们班新来的转学生,一个灵气十足的姑娘,喜欢唱歌,特长跆拳道,可谓文武双全。但也正因为她的这份“灵动”让我颇伤脑筋,课堂上的她总是不能好好听讲,或假意埋头,或睡眼惺忪,以致于常常因关心她而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刚开始,信心十足的我坚信凭借着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总能让她这“百炼钢”化为我手中的“绕指柔”。

恍惚间,一个月过去了,情况并没有任何改变。就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课代表小昕的话触动了我。那天,刚上完课的我正准备走出教室,课代表小昕便跟了上来,她低着头,欲言又止地对我说:“老师,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吧……”“好,是什么呀?”我好奇地问,“老师,你知道为什么之前活泼爱举手发言的子艺现在总是埋着头吗?”这句话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心神,是啊,为什么以前那只百灵鸟现在在我面前总是耷拉着脑袋呢?带着课代表小昕,我们一起走出教室,小昕似乎也瞧出了我的不解和愁虑,悄悄地说“因为她说她害怕您的眼神,那次她回答错了题,虽然您当时嘴上也没有说她什么,但她说那次她从您的眼神和严肃的面部表情中看出了不满意和批评。”怎么会是这样?听完小昕话的刹那,我的脑子一瞬间是懵的,我对那个孩子做了什么,竟让她如此顾虑和胆怯,这不得不令我震惊和自责,我一直以为对学生只要口头上多表扬,笔头上多鼓励,便能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然而事实证明我错了,错的离谱,错的自以为是。

我忘了眼神是我们最美丽、最友善的语言,而我却因为一次的疏忽而沉寂了那颗向我打开的心灵。

活动课上,远远看见她正沿着操场边的小路走着,赶忙跑向她,“子艺,在做什么呢?”“没什么……老师……你找我什么事呀?”她立马停下了脚步站在原地,两手交叉着放在身前而又局促地背到了身后,“没什么,老师也正好来操场,和你聊聊天。”我不想直接去说开那天的事情,或是去重提那个她不敢触及的“眼神”,我知道,过去已然发生,我无力去挽回,但我可以尽力去弥补,去改正,去重塑一段我和她之间,新的美妙关系。

“哦,是嘛,老师,你想和我聊天?”她盯着我的眼睛仿佛不太确定,“当然,我想知道咱们班的‘百灵鸟’最近有没有什么新曲子?老师最近迷上了XX,不知道你会不会他们的歌啊?”搭上她的小肩膀,我们边走边说,不觉间我们的脸上却都堆满笑意,“哈哈,老师,你暴露了,原来你也追星!我就说嘛,你这么年轻,肯定不会生气的!”她开心的跑起来,转过身大笑着对我说,“什么生气?你说什么?”我抿着嘴故意说,她立马捂住嘴巴,一本正经地朝我眯着她的小眼睛,“没有!没什么!老师你继续说,你喜欢XX里面哪个呀,我都熟,要不要给你说说他们的小秘密……”原来,师生间的交流其实很简单,没有什么所谓的教育宝典,更没有什么搬进教育讲堂的子丑寅卯。

信任源于最真实的交流,交流成就最坚定的信任,而师生交流中的每一个眼神都会传递给对方无穷的信息,请让它像一方明朗的天空,清澈,洁净,透明!

“老师,我最喜欢你上的课了。”“为什么呢?”“因为你的眼神,我们喜欢!”操场上,说完这句话的子艺便一溜烟跑开了,但我知道,我的小百灵鸟重新又飞回来了!

“亲其师,信其道”——

20岁之前,我们生活在家人、老师的期望之下,肩负着期待,不够成熟、步履蹒跚。20岁之后,我们开始全力以赴追求自己的梦想,也在陪伴和帮助着另一群孩子们的成长……

青春是迷人的。

它可以有好多好多离奇的思绪,它可以有好多好多美妙的幻想感谢这一份心心相映,令吾侪于此同修。衷心祝愿你我能在这份青春年华里,在美丽的独墅湖畔,肩一份责任,一段人生因为你们的笑容,我在乎!


感悟忽视”——从小故事体会教育关怀

田素雅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刚刚走上教师岗位,我就碰上了这样一个调皮的孩子。上课时总是静不下心来,不是在拉着周围的同学说话,就是在本子上乱涂乱画。一堂课40分钟,也总是要因为他的纪律问题停下来好几回一开始的时候,我在班级里批评他还有一点作用,但是随着这种方法的高频率出现,他也越来越不吃这一套了,反而变本加厉,会“故意”在课堂上发出声音,或者在别的同学举手回答前说出答案影响周围一圈人的听讲。慢慢地我对他的耐性越来越低我开始减少对他的提问上课也很少因为他的纪律问题而停留可是他在我的课堂上也越来越没有归属感,甚至为了博得我和其他同学的关注他开始使出百般招数”。直到我从他的作业中发现,原来他现在是这样的状态的。我想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每一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这个孩子确实有许多需要改正的缺点,但是我作为一个成年人,更是一位老师,我需要以一种更加能发现他身上闪光点的眼光来看待他。我开始观察他,发现这个孩子很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他会因为我表扬他字写的好看而努力写好他的作业;他会因为我表扬过他吃饭表现很好而表现得更加积极。于是我抓住机会,趁他又在走神,我点了他的名请他回答问题他自然是答非所问,引得全班同学发出讥笑声。这时他的情绪很低落我趁势对大家讲:“我觉得他虽然讲得是错的,但是他有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的勇气,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这是班里的其他同学也都很赞同地看着他点头他也不好意思了坐下安分许多从那以后每次上课我都会多提问他几次,下课之后和他多聊几句

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虽然他们的学习成绩只是差强人意,但也许他会是一名出色的舞者,他会是百米赛道上令人激动的冠军选手谁也不能说这样的他们不是一个好孩子。作为老师,也许我们一句不经意的话就会创造一个奇迹,也许我们一个不经意的眼神,就会扼杀一个人才。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用我们的爱去抚慰孩子稚嫩的心灵其实学生期待的只是老师一个眼神,只是老师的一次赏识


我“误判”了他……

陈兵

正所谓失误在所难免,它不论场合,不论人员,都会随时出现。尤其是担负着教育、教学双重任务的我们——班主任,一走进教室的门,就要开始接触很多繁碎的班级事务,有些时候甚至要跟这帮小家伙们“斗智斗勇”,所以难免会发生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失误。

美好的“约定, 残酷的结局。

最近连续几周,班级总会出现几个“健忘者”,当周一组长催交作业时,他们总是用“忘记写了”将责任拒之身。于是,我决定采取“杀鸡儆猴”的策略,把已连续两次“忘”交作业的小L喊进了办公室。眼前的小L低着头,小手在不停地撮着衣角,看得出,他比较紧张。

“小L,你已经连续两次没交作业了,这次是为什么呢?”一开始,我装起了“傻”。

“忘……记……写了……”小L从口中艰难地挤出了几个字,头也更低了。面对着这套路的话语,我早有准备

“哦,这样啊,那这个周末回家作业可不能再忘记了,你们组因为你这两次的表现已经两周没有拿到“优秀组合”了,组员们对你有意见啊!”“嗯,好的,陈老师,这周我肯定不会忘的。”小L一脸真诚地看着我。

接下来,我又在他某些方面取得的进步作了一番肯定,就让他回教室了。看着小L的背影,我感觉这样的“装傻”和激励换来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把他教育了,后面的“猴儿”们估计也不会有什么花样了。

愿望往往是美好的,现实常常是残酷的。紧接的下个周一,我颇为得意的美好教育画面完全被小L单方面撕破——作业又忘带了!更可气的是,他没交的理由居然还是——忘记带了!

想想上周我跟他一番苦口婆心的交谈,想着他答应我时候认真的表情,再看看眼前这小家伙居然还用这样套路式的谎言来欺骗我,班主任工作的挫败感油然而生,一股无名之火也“腾”地窜了上来:“喂!都这个时候了还撒谎啊,这次不再相信你了,明天早上晨会课的时候在班级里做书面检讨!”我实在气愤得不行了,下了最后的“判决”。

小L离开了办公室,看着走廊中小L的背影,我有一股强烈的失落感。

气愤中的“失误”,纠结中的选择。

跟平时一样,我还是拨打了小L妈妈的电话,打算把事情的经过跟她讲一下,以得到她些许的重视与支持。电话响了好久也没有人接听,再打一遍,还是没人。“唉,这些家长也真是的,一天到晚忙啊,连小孩子都没时间管了。”我这样想着,无奈地放下了电话。过了没一会儿,我的手机响了,一看号码是小L妈妈打来的,连忙接通,在话筒那头传来了她急促的声音,“陈老师,我是小L妈妈,不好意思刚刚在开会。小L早上起来太匆忙了,把书法作业忘在桌上了,我把放在门卫那边了,麻烦过一会让小L拿一下,谢谢!”

听着他妈妈急促的话语,我瞬间石化——小L被我错怪了! 放下电话的一刹那,我感觉脸上烫烫的。

 “怎么办,怎么办?……”经过一阵激烈的思想斗争过后,我决定采取果断的“补救”措施——真诚向小L道歉!这一次,我们相约在操场上红白跑道上,一高一矮两个身影不时地被夕阳的余晖拉长。

 我牵着小L的手,真诚地说:“小L,我错怪你了,刚刚我跟你妈妈联系过了,知道你这星期的作业确实是写了,而且是很认真写的,我错怪你了,真诚地向你道歉,希望你能原谅我。”看着小L,我真的感到心里非常内疚。

小L听着我的道歉,显得很诧异,一脸的茫然,“老师……我……我……”

“我上午确实火大了,这不,我负荆请罪来啦!”说完我做了个弯腰的动作。

“呵呵呵……”小L腼腆地笑了。

……

从那以后,小L健忘也兑现当时做出的为组合增光的承诺——连续多次因为学业优秀组里加分! 

还记得温哥华冬奥会开幕式上那根没有竖起来的欢迎柱吗?就是这根欢迎柱让开幕式的点火仪式成为一个残缺的作品,而在举行的闭幕式上,这个误被纠正,并且被称为“伟大的纠正”我们工作中时而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但失误并不意味着失败。只要我们像温哥华冬奥组委会那样勇敢地直面失误,用适合、智慧的方式去疏通、化解,最终会收到“化腐朽为神奇”的美好结果。


“小黑子”变形记——德育小故事

周佳

我班有个男生,长得有些黑,所以我姑且称他为“小黑子”吧。小黑子是个有点邋遢,又桀骜不驯与冲动的男孩。新学期开学第一天,我一进班级就发现他的发型变得不太常规,两边头发修得短,头顶部分得很长。似乎是最近比较流行的发型,但这发型对中学生而言,却完全不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显得流里流气

我并没有当众“炮轰”小黑子。我转脸一笑,先是把小黑子狠夸了一番:“哎哟,小黑子换新发型啦?真不错,还挺精神的,蛮帅的。”只见小黑子乐开了花。我继续盯着小黑子看了一会,疑惑道:“我总觉得你这个发型让你看起来像一个人。”班级所有人都巴巴地望着我,很是好奇。我假装突然想到了什么似的,说道:“是哪吒!对就是哪吒,头顶中间一撮头发……”顿时,全班哄堂大笑。眼看小黑子的脸黑了,我又立即道:“大家别笑,你们觉不觉得小黑子还是原来的发型比较好看比较青春?”大家纷纷赞同。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当我们新理了一种发型后,常会出现两种心理状态,一种是人们常会对自己或他人刚理的发型看不顺眼,或者不习惯;另一种是,希望得到别人对自己的新发型的认同。如果别人不认同,就会相当在意,想立即换掉。于是,舆论压力已经让他觉得有必要在今天放学后再去一趟理发店。

事情结束了没?没有。万一他去了理发店又搞个特立独行的发型怎么办呢?下课后我再找到小黑子谈话:“我要你道歉,我今天不应该说你的发型像哪吒班里有同学说你好看的吗?班主任道歉,即便有气,也消了大半小黑子不好意思道:没有。”“那就是啊,大家的审美观和老师一样你还是之前的发型好看阳光少年!(小黑子开始羞涩了)现在这个发型,虽然社会上比较流行,很多男青年会理这样的发型,但是你还是个学生,你有你自己的青春活力和帅气,你看,这一理了以后反而不伦不类了。今天能不能再去理一下,恢复成原来的样子,让我们班的这种青春活力保持下去,好吗?”第二天,小黑子顶着一头常规发型来上学了。我立即夸了一下,说他和班里其他男生一样青春活力帅气。

事情结束了没?还没有。青春期的孩子都会有一种成人感,认为自己不再是孩子了,自我意识和好奇心增强,但是又缺乏对事物全面综合评价的辨识能力。为了使这种倾向不蔓延开来,我举行了一次班会引导学生欣赏正能量的美。

从在全班开玩笑,到单独谈心,再到班会,我想不单是小黑子同学,全班同学也都必定能辨别美丑,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更加文明。然而,一次谈话或者批评,或者一次班会,往往不能达到班主任所想要的完美效果。因为德育是需要以不同的介入方式进行连续的、成系列的教育。

分享到:
【打印正文】